技術文章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 > Doccol線栓MCAO sutures大小鼠 MCAO線栓使用介紹

Doccol線栓MCAO sutures大小鼠 MCAO線栓使用介紹

更新時間:2021-10-30   點擊次數(shù):2979次


美國Doccol線拴是MCAO模型穩(wěn)定的保證,可以將腦梗塞體積標準差減少至5%,并避免蛛網(wǎng)膜下腔出血,不需要激光多普勒檢測血流也能獲得極為穩(wěn)定的結果。 Doccol線拴是國際腦缺血研究中應用最多的線拴,也是Nature,Stroke,J Neurosci 等著名雜志報道最多的線拴。根據(jù)學術的搜索結果,截止至2018年9月,已經(jīng)有數(shù)千篇研究腦缺血的文獻引用了Doccol線栓。僅2018年1月至9月就有158篇,見文獻目錄。同時,每只鼠MCAO模型的線栓成本僅為10-20元(可重復使用型號,視重復使用次數(shù)決定) 。


常見問題

1.Doccol線栓型號怎么保存?
建議4度冰箱保存。對于帶Re字樣的可重復使用的型號,在模型做完以后,趁著血跡未干,用生理鹽水浸泡,洗干凈血跡,在酒精里再浸泡一下,即可放到干凈的離心管里,再放入4度冰箱保存;重復使用前再用酒精及生理鹽水浸泡一下即可。

2.可重復使用的Doccol線栓型號可用多少次?
Doccol線栓帶Re字樣的型號可以重復使用,重復使用的次數(shù),每個實驗者差別很大,2-10次不等。在實際工作中,也有實驗者用到更多次。如果線栓前面的硅膠包被開裂,或者硅膠和里面的線脫開了,就肯定不能再用了。 

 
3.Doccol線栓的優(yōu)點是什么?
與硬質魚線線栓相比,Doccol線栓更為圓潤、柔軟。在沒有激光多普勒實時檢測的情況下,也可盡可能的往頸內動脈插入,感到阻力后停止,而不必擔心將血管戳破造成蛛網(wǎng)膜下腔出血。也正是這個原因,Doccol線栓在18-19mm(大鼠)或8-9mm(小鼠)的位置沒有標記。習慣標記的老師可以自己用銀色Marker筆(線是黑色的)標記18-19mm8-9mm的位置。第一次購買的用戶免費贈送一只銀色Marker筆。有些第一次使用Doccol線栓的老師不太習慣它的特點,用過幾次就會習慣。


4.使用Doccol線栓做MCAO模型,可以使梗死體積標準差達到多少?     
對于大鼠MCAO模型來說,使用Doccol MCAO線拴得到的結果的標準差可達10%-20% Ruscher et al.2012Ishizaka et al.2013;Sakata et al.2012;Candelario-Jalil et al. 2008;Khan et al. 2006;Liu et al. 2006;Shimamura et al. 2006b;Solaroglu et al. 2006;Tsubokawa et al. 2007;Tsubokawa et al. 2006a;Tsubokawa et al. 2006b)。對于小鼠來說,使用Doccol MCAO線拴得到的結果的標準差可達5%-10%(Chen et al.2014; Bae et al.2013; Jin et al.2011; Gu et al.2012; Kleinschnitz et al. 2007; Maysami et al. 2008; Pignataro et al. 2007b; Pignataro et al. 2007c)。但是,梗死體積標準差與很多因素有關,手術技術、動物本身的變異程度、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等,我們并不能保證一定達到上述標準差。 

5.硅膠包被的長度如何選擇?
Doccol線栓型號繁多,其硅膠包被長度從2-3 mm 9-10 mm。還可以訂制超長的包被長度10-15 mm。常用的硅膠包被長度是5-6mm 4-5mm。 較短的硅膠包被手術操作時較為方便,但可能會導致MCA的不*堵塞,尤其對于經(jīng)驗不多的術者。較長的硅膠包被可以避免此類情況,然而,過長的硅膠包被會增加與內皮細胞的接觸面積及剪切力。在拔出線栓實現(xiàn)再灌注時,這種剪切力可能導致血管內皮損傷。

6.一次性線栓與可重復性線栓有何區(qū)別?
一次性線栓被設計為僅使用一次,不推薦重復使用??芍貜托跃€栓為特殊的設計和生產(chǎn),有更均一的硅膠包被。其裸線的硬度更大,這樣使其在重復使用后還能更好的保持原有性狀。


 

靶點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

靶點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

地址: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清創(chuàng)意園2-4樓2層

© 2024 版權所有:靶點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  備案號:京ICP備18027329號-2  總訪問量:262860  站點地圖  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(wǎng)  管理登陸